查看原文
其他

张师傅、王阿姨在北大的34年,热气腾腾!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2-11-05

从清晨到黑夜从春日到寒冬茶炉房内无言的坚持教学楼里热情的付出一杯热水,一声问候我们已觉得习以为常三十四年转瞬而过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日子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校园服务中心的张书清妻子王凤琴身影无处不在他们默默地保障着校园内的热水供应

和教学楼里的环境卫生


在燕园,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日子

文 | 王静宇

清晨是从茂密树冠里一声鸟鸣开始的。

天光破晓,张书清师傅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踏着未散去的晨雾,他走进一座座教学楼。路过每层楼的开水器,确认指示灯正常,打开水龙头,看到冒着白气的热水汩汩流出,张师傅才放心地点点头,去往下一处开水器检查。

晓雾散去,上早课的同学们陆续到来,捧着装了水的杯子进入教室。蒸腾的热气在杯壁上结出细密的水雾,散发着一份沉默无言的暖意。

这是张书清师傅的日常。



一炉开水,蒸腾了岁月

从清晨到黑夜,从沸腾过一炉又一炉水的茶炉房到独立供水的开水器,他三十四年如一日,履职尽责。

1988年,来自北京延庆的张书清,来到北京大学事务处(现校园服务中心)。从那时起,张师傅便开始从事司炉工作。

司炉,顾名思义,是负责校园中茶炉房的一切事务。那个时候,全校师生的饮用热水和生活热水,都由茶炉房提供。

清晨五点钟,茶炉房便开始热火朝天地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大校园内还没有普及天然气和热水器,全校几个茶炉房,只能通过烧柴或烧煤来供应热水。天刚蒙蒙亮,张师傅已经起床,将当天需要的燃煤从煤厂推到茶炉房,再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提前准备和操作,烧开早晨的第一炉水。等到七点钟水达到温度,茶炉房也打开了门,迎接前来打水的老师和同学,张师傅接过一张张水票,春来秋往,始终如一。炎炎夏日,暑气从清晨开始蒸腾;寒冬腊月,日出迟迟,常常是忙了一清早,东方才泛起鱼肚白……数不清经过了多少个年头,张书清师傅始终默默地在茶炉房工作着。许多的认真负责,踏实细心,他没说,可行动都替他说了。

后来,北大的热水供应从烧柴烧煤到天然气,到变成了由每栋楼的开水器独立供水。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张师傅,又承担起了开水器的管理工作。每天早晨,他都要巡视一台又一台开水器,检查机器供水是否正常,下水道是否通畅,开水器是否需要保养,以及配合相关单位的水质检测。尽管体力劳动的强度缩减,却对管理者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要和同事们加倍努力把负责的工作做得更好,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好务。”张师傅永远都带着笑意,迈着稳健的步伐,穿梭在教学楼间忙碌。

从烧柴烧煤集中供水,到巡视管理每栋楼开水器的运行。三十四年一晃而过,他一路见证技术和生活的演变。



热情的王阿姨

张师傅的妻子王凤琴,也曾在校园的茶炉房工作。与张师傅的沉默寡言不同,王凤琴古道热肠,是许多同学心目中“热情的王阿姨”。

茶炉房为全校师生提供热水,排队打水的同学众多,难免出现烫伤的意外情况。同学们排队等待时,常常能听到王阿姨“注意安全,不要烫伤”的提醒。不仅如此,细心的张师傅和王阿姨还在茶炉房准备了烫伤药。曾有一位同学,在打水时不慎烫伤了脚,伤口立刻发红疼痛起来。周围的同学都慌张得不知所措。经验丰富的王阿姨反应迅速,将同学扶到水龙头旁,用凉水持续冲洗烫伤的部位,缓解了烫伤部位的疼痛。简单处理后,张师傅推车将烫伤的同学送到校医院,及时治疗。

“这个孩子毕业时,还专门到茶炉房看我们,和我们道别。”王阿姨提起这件事情,话语里都是欣慰。多年间,小小的茶炉房内,张师傅和王阿姨夫妻二人,与太多同学有过一面之缘。也许是一句细心的问候,也许是一次意外烫伤后的帮助,也许连他们自己都已不记得。那些举手之劳的善意,就像冬天从茶炉房捧出的一杯热茶,从手心暖遍了全身。

张师傅说,有王阿姨的每一天,都是热气腾腾的。

王阿姨现在主要负责第二教学楼的保洁管理事务。她的工作包括教学楼的保洁管理、人员培训和巡视检查等。早上七点半到下午五点,热心的王阿姨在楼内值班,对进出的同学微笑问候,并提醒同学们佩戴好口罩。此外,她还负责物品报修、遗失物品登记和领取。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对于教学楼环境的消毒消杀工作要求非常严格。王阿姨负责保洁巡视检查和环境消杀,繁琐又重复的工作没有磨灭王阿姨的热情,她始终认真地对待,并乐在其中。

今年春天,北大有许多同学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经过培训后的王凤琴阿姨,担任北京大学昌平新校区冬奥志愿者驻地保洁团队的领队,带领团队的姐妹们承担了志愿者闭环管理的环境清洁、消杀工作。七十多天的闭环式管理,王阿姨与志愿者同学们一起生活,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日子。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学生志愿者们,工作时间不尽相同。相应的,王阿姨和同事们也没有固定下班时间。日常工作包括室内公共区域和房间卫生消杀,开窗通风,其余便是随叫随到的机动时间。整整五层楼的宿舍,几个人忙忙碌碌,也就不觉得工作辛苦。看到同学们房间门口贴着“阿姨辛苦了”的字条,王阿姨心中暖暖的,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热心勤快的王阿姨,是“眼里有活干”的人。除做好本职工作,她也尽可能帮助其他服务保障团队的工作:在征得防疫老师同意后为志愿者搬运餐食、水果等物资;帮助跟班老师安排志愿者同学就医,并沿路做好消杀工作。遇到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紧急情况,王阿姨总是自告奋勇、冷静沉着地冲在处理问题的第一线。在她的带领下,保洁团队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保障工作。



坚守初心,传递温度

三十多年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燕园更好。未来,他们还要继续将这份温度传递。

张书清与妻子王凤琴同为党员,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坚守岗位数十年的他们,始终以“让校园变得更好”作为自己的责任,将工作融入日常的生活。每年的迎新和毕业季,张师傅都会承担起帮同学领取存放行李的工作。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同学需要帮助,他总能及时赶到,任劳任怨地付出。每当谈及在北大工作的三十多年,张书清和王凤琴眼里满是自豪。

家人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学校领导、老师、单位也关注我们的生活。对现在的工作环境和状态,我们都感到很满足。

如果问起他们,这份工作带来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他们会回答,每天和年轻有活力的同学们在一起,我们会感到很开心,所有的付出和辛劳无怨无悔。

三十四年的岁月很长很长,长到他们回忆不起年轻时的样子。三十四年又转瞬即逝,那些数不清的清晨和黑夜,都隐没在白色的雾气当中。在燕园,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日子,都是他们逝去年华的见证。无论是手中捧着的热水,还是暖进心头的问候,他们传递给我们的热度,足以温暖一个又一个冬天。


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图片:肖梦涯、朱成轩、受访者

采访:孙小婕

文字:王静宇

排版 | 责编:戴璐瑶

北大“年轻人”,祝祖国生日快乐!

        

从北大毕业一年后,他们怎么样了?

        

北大的“新潮”,你也可以拥有!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